諾貝爾獎得主RidSmalley逝世前曾列出了人類未來50年所面臨的十大挑戰問題。首先是能源,第二是水,第三是食品,第四是環境,第五是貧窮,第六是恐怖主義,第七是戰爭,第八是疾病,第九是教育,最后是民主與人口。如果建筑能做到更加人性化和更加環保,就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解決上述前五位和第八位問題。
未來,建筑可能會通過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促進水循環利用,并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為紫外波段的LED供能,使建筑物內植物晝夜都可以進行光合反應,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從而實現建筑和植物果樹的完美融合,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生態。在當下,一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產業正在發生裂變,這就是智能家居。
談到智能家居,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看客,而是這個產業從產生到壯大的經歷者。現在打開搜索發動機搜索智能居家居: 智能家居邁入市民家,蓋茨的智能家居豪宅,社區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比比皆是。我們也可以感受到智能家居給我們帶來的種種便利:比如能實時監控用電情況的壁式智能插座;在我們離開或者接近家里時可以幫我們自動調節溫度的恒溫控制器;可以監測屋內濕度和水分,并提醒用戶門窗沒有關好的傳感器;可以遠程監控家里情況的安全防護和報警設備……
現狀
產業鏈條初具規模與不斷擴大的“智能范圍”
從感覺到記憶到思維這一過程,稱為“智慧”,智慧的結果就是產生了行為和語言,而行為和語言的表達過程稱為“能力”,兩者合稱“智能”。
智能家居概念很早就有,但是一直都未有具體的實施方案。直到1984年美國聯合科技公司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佛市改造一棟舊的金融大廈時,使用計算機統 一控制該大樓的空調、電梯及防災設備等工程,并與通信設施連接,廉價地向大樓中其他住戶提供計算機服務和通信服務,這個大樓被命名“都市辦公大樓”。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智能建筑,也拉開了智能家居建設的序幕。
智能家居興起是創建在兩個方面的質變之上:一方面是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在互聯網沒有用普及之前,談及智能家居只能是設想而已,因為沒有互聯網的支持,所謂的智能家居只是簡單的物理化改善,只是單獨品類的自娛自樂。實現互聯網技術支持 后,“智能”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用性,才能把諸多家電類產品協同起來成為一個系統;另一方面是消費水平的提升。智慧城市、智慧社區這些公共項目,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投資建設,而智能家居卻大部分是由個人來承擔,包括購置、安裝、使用通信設備(寬帶接入)、安防產品、家電產品等,占據了家庭整體投資的很大一部分。只有消費者整體消費能力提升到一定階段,也就是進入到小康水平后,智能家居才會進入高速發展軌道。近幾年的高檔住宅熱絡,就是很好的詮釋。
現在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已經不再是過去那種隨意的心血來潮,而是在尋求涉及生活多方面的綜合解決方案。智能家居的系統性構思,就符合了現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因此,不論是對建筑裝修行業、通信行業,還是家電產品行業,智能家居都是一個發展空間巨大的產業。但前提是要實現諸多行業的融會貫通,或者是跨界的集成。
如今,智能掃地機器人、智能馬桶蓋,這些看似單一的產品,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成為智能化不斷攻克家庭產業領域的起點,隨著智能家居的進一步深化,其涵蓋的產業范圍也涉及到家電、通信、醫療等多個領域。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概念的延伸,也為智能家居平臺化構建提供了支撐。
近年來,Google重金收購智能家居設備公司Nest、蘋果推出HomeKit智能家居平臺等產業融合“大事件”頻發, 也預示著互聯網企業與傳統家電企業間的競爭愈演愈烈。智能家居產業鏈集制造與服務為一體,涵蓋研發、制造、運營、推廣應用、服務保障等多個環節,正由單一化的產品走向多產業多領域的深度融合。
智能家居行業已經迎來爆發機遇。產業鏈條已初具規模,硬件設備質量提升,傳感器的芯片化為軟件系統提供了技術支持,技術瓶頸的突破帶來的規模化生產讓成本逐漸降低;互聯網和軟件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尤其是大數據和機器學習、人工智能水平進步, 很多產品初步成型。隨著智能產品越來越多,相互之間的協同和通信將體現得更加明顯。
阻力
“令人心動的細節”也可能成為難題
中國的智能家居在2000年左右起步,但那時只能算在探索和鉆研的一個前瞻性的小眾行業。從2014年開始,Google收購Nest,點燃了智能家居的熱潮,一時間內,包括大量的互聯網企業、家電企業、運營商,還有一些創業團隊、創客,都進入到智能家居這個行業當中來。“從一開始給一些海外的智能家居 的品牌代工,到后面有自己的品牌。”深圳新和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對智能家居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該負責人表示,智能家居近幾年得到資本界的巨大關注,大家開玩笑說現在想投資智能家居的人比做智能家居的人還多。從某個側面也反映出,智能家居的熱度確實在2014年忽然急劇提高。但目前智能家居的產業規模并沒有隨著大家的熱情急速地成長起來。有專家認為,智能家居經歷了2014、2015年的野蠻生長后,在2016年則要重新審視它。
憑借龐大的市場前景及搶占生態鏈的先發優勢,智能家居早已成為各方覬覦的香餑餑,家電巨頭、通信設備商,甚至是互聯網大鱷都想爭喝“頭啖湯”。然而大家都想揚名立萬的智能家居路上,卻并不都是坦途。“外冷內熱”、標準不統一、用戶需求把握不足,無一不使智能家居企業放慢腳步。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智能家居產品的互聯互通問題,尤以通信協議發揮的作用最大,是必爭之地。
雖然智能家居風頭正勁,但僵局也逐漸顯現。因產品價格偏高、用戶體驗不 佳、缺乏殺手級應用等諸多原因,智能家居產品的用戶需求未爆發。而且部分企業產品模式不清晰,既無確定的模式可以借鑒,也無統一的標準可以參照,互聯網和傳統家電企業之間跨界競爭激烈帶來產品同質化問題。智能家居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易用性”和用戶體驗才是重要指標,智能家居應該提供家庭的氛圍,而不僅僅是各種技術的協同。
對于智能家居的發展路徑,此前業界尚存爭議。一種是做智能單品,另一種是做整套智能系統,給用戶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決 方案。智慧家庭的終極產品是“終端+軟件+服務”,但大量新生的創業型企業缺乏搭建平臺的資金和實力,發展初期只能以智能單品為突破口,因此,進行市場的培育更加迫切。在單品逐漸成熟、產品可以互聯互通、用戶體驗不斷提升之后,服務的融入將形成一個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從目前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步伐的加快和傳統企業不斷轉型升級的現狀來看,從“單品到互聯”的趨勢將更加明朗。
趨勢
物聯網代替APP
制造商逐漸讓消費者有能力通過智能手機App控制家里的任何事物,從微波爐到除草機。2016年,消費者對智能技術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過去幾年來,英國零售商JohnLewis網站上數據顯示智能家居產品搜索量激增670%,銷售額也增長了81%。從此不難看出智能家居正逐漸成為全球化新賣點,但這里卻埋下“智能化并不智能”的隱患。
早在2011年,谷歌就提出將家里的每一個設備連接到AndroidApp。此后,智能家居所采用的大多是“硬件產品+App”的模式。但這種模式常常被詬病“并不智能”。
日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移動智能終端技術創新與產業聯盟承辦的“2016年移動智能終端峰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指出,2015年信息經濟規模達到18萬億元,在中國GDP中的占比超過了四分之一。信息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發動機,產生了巨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推動了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
這條信息看似與智能家居關聯不深,但卻與物聯網等通信產業息息相關。而物聯網則是智能家居下一階段的主攻高地。
此前,Marvell公司無線與物聯網業務部負責人曾表示“中關村在線的調查數據顯示,55%的中國消費者對新技術有熱情,大家對將自己的住所改造成智能家庭非常有興趣。”但買一件智能家居,就需要下載對應的一款App,家中的智能家居越多,手機應用程序越多。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樣的消費體驗算不得“智能”,未來智能家居可以脫離App來使用物聯網技術。
眼下,App雖然可以逐步實現智能家居總開關的功能,可以沉淀用戶數據,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交互,但App只是一款應用程序,并不能自主識別應用場景。這種情況下,智能家居對家庭環境的改善效果并不明顯,從而也極大制約了智能家居的發展。
而物聯網技術則不然,物聯網的出現,讓智能家居迎來了峰回路轉之勢,為智能家居帶來了新的發展生機。作為最貼近百姓生活的智能家居,也成為了物聯網進入百姓生活的切入點。智能家居遇到物聯網后,整個行業面貌都變得煥然一新。物聯網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目標是發展綠色全無線技術,包括感知、通訊等等不僅要求極低功耗,而且要求全無線覆蓋、高可靠連接、強安全通訊、大組網規模、能自我修復。具體到家庭應用就是要求安裝非常簡單,使用非常方便,維護不用操心,擴展隨心所欲。簡單地說,就是一個普通消費者看著簡單的說明書就能夠自己迅速組裝完成整套智能家居系統,而且不需要專業人員的參與,這 是物聯網型智能家居產品的一個重要特點。
發展物聯網也是國家戰略的重要一環,據新華社消息,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2015年達到7500 億元,“十二五”時期年復合增長率為25%。同是,在11月1日落幕的2016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上,權威專家和政府部門有關負責人認為,物聯網產業爆發式 增長已為時不遠。智能家居無疑會從加速發展的物聯網產業中得到不少利處。
目標
“以人為本”的智能生活
時間到了2016年,在過去幾年的大浪淘沙中,很多資源欠缺的智能家居企業相繼離開這個市場,漸漸的出現了一批以霍尼韋爾、施耐德、羅格朗、小米等為代表的優秀企業。他們經歷了多年發展,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但同時他們也表示,雖然目前挺過來了,但目標還不清晰。正如霍尼韋爾安防集團住宅行業總經理侯海江所說,“智能家居的確發展火熱、潛力無限,但這其中也有很多難題,很多智能家居廠商根本沒弄清楚智能家居是什么?什么樣的產品才真正的適合民眾? 它的真正核心是什么?”
答案就是“人性化”。
智能家居必須以人為根本,以人作為服務對象,滿足人們天性中追求豪華美 麗的需求,滿足人們天性中慵懶、喜歡控制一切的需求,滿足人們天性中好奇、追尋結果的需求,滿足人們天性中鐘愛物品、享受物質的需求,滿足人們天性中安 全、便利的需求,滿足人們天性中擺闊、驕傲、自我陶醉的精神需求。這就是智能家居的存在的意義。
去年,首屆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上,京東、科大訊飛聯手推出語音控制智能音箱。當你回到家,念叨“叮咚叮咚,我心情不好,給我來首歌吧。”那臺“叮咚”音箱就會自動開啟,給你選 播一首歌曲,安撫你的小心靈。當然你也可以進一步下發指令,“叮咚叮咚,開空調!”“叮咚叮咚,拉開窗簾!”
數據顯示,在現階段用戶接 受度較高的智能家居集成應用功能中,影音集成、家庭安防、智能燈光以及以背景音樂、電動窗簾等為代表的單系統第三方設備占比相當,成為當下智能家居集成項 目應用的主要功能延伸。家庭安防因其突出的剛性需求要素,成為不少終端用戶在智能家居功能選擇時的首選要素。影音集成和智能燈光系統則憑借各自在細分功能 化領域中的特色應用備受關注。
目前開發智能單品的多為中小企業,這類企業擁有創新能能力,但缺乏研發資金和技術支持,急需融資以實現產 品技術的延續,但在投資人眼中,中小企業開發的智能單品要“夠酷”,方能打動投資人的心。但從目前狀況看,智能產品的落地不盡如人意,很多產品為智能而智能,對使用者沒有實質意義,很難打動消費者。
科大訊飛副總裁胡郁曾表示,智能家居的發展大致離不開三類人工智能技術:一是計算智能,即機器“能存會算”的能力,如現在比較火的無人機,依靠的就是計算機本身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二是感知智能,即機器具有“能聽會說、能看會認”的能力,比如科大訊飛和京東共同推出的叮咚智能音箱,便是應用了語音合成、識別等感知智能技術;三是認知智能,即機器具有“能理解會思考”的能力。現在世界各國都在 推進新一代的“腦計劃”,如美國的“Brain Initiative”、歐洲的“Human Brain”計劃。
IBM將機器的認知智能表述為“情感交流”,覺得智能家居最重要的成員是家庭智能伴侶,能時時實現機器與人的交互。微軟小冰、微軟小娜便是該理念下的產品。
“目前智能家居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集成現有的技術,找到一個需求的引爆點,做出能真正改變我們生活的產品。蘋果最成功的一點就是把目前成熟的技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們對相關產品的使用需求。”
近幾年來,情感陪護機器人如雨后春筍填補了智能家居的空白,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015年小魚兒科技公司發布的“全球首款家庭智能陪伴機器人 ——小魚在家”。該產品是“陪伴式通訊體驗”理念下的產物,主打家庭陪伴。來自小魚兒科技的統計顯示,有了“小魚在家”后,四成多的家庭會每周至少一次異地多點呼叫,分散在各地的一家人至少每周“聚會”一次。
無論怎樣,家居生活邁向智能化是必然趨勢,因此,智能家居作為一個產業藍海,前景不可估量。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相繼進入智能家居產業,多樣化的產品逐漸形成智能生態圈,產品的成本也逐步向平民化的趨勢邁進。從有線到無線、 從概念炒作到應用實施,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歷程,智能家居終于實現了質的跨越,并最終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
您也可以在微信中搜索”齊家網“論壇小程序,上千個裝修專家,設計達人在線互動,裝修疑難雜癥,裝修報價問題,戶型改造問題在這里都能找到答案,快來看看別人家都怎么裝修吧!
智能家居 安防 科大 智能